编者按
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表明,驻村帮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机制。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驰而不息奔赴广袤山乡,他们牢记职责使命,科学制订帮扶计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落细落实“六化十到位”工作要求,加强入户村情调研、开展人员动态监测、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一个个奋进足迹、一幕幕动人场景、一个个感人故事,汇聚成激情澎湃的奋进之力,持续将驻村帮扶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
做细做实惠乡亲
山西中医药大学驻和顺县横岭镇下白岩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张秀峰
张秀峰(左)在帮助村里的老人掰玉米。
67岁的杜永平是和顺县横岭镇下白岩村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长年热心于村里各项事业。听说这些天他身体有些不舒服,1月13日上午,我和工作队队员特意来看望他……
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扎根基层、行而不辍,帮助下白岩村强组织、兴产业、出实招、见成效,推动村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打好“组合拳”,在帮扶措施上“见成效”。村民的住房饮水、健康状况、文化教育如何?哪些急事需办?需要心中有数。一是就业帮扶。引导村民优化种植结构,依靠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引导养殖户购买商业保险,降低养殖风险。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送招聘信息,提供就业机会。二是健康帮扶。组织中医药大学专家医疗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义诊救治和“送药下乡”活动。三是文化帮扶。积极联系县文旅局,为下白岩村争取到和顺县牛郎织女晋剧院免费送戏下乡服务,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乡风文明。四是教育帮扶。探索“石拐会议纪念馆+高校+乡村”大思政融合育人共同体,建立山西中医药大学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五是社会帮扶。统筹协调各种资源,争取到山西裕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价值5万元的药品。一系列举措成为建设和美乡村的“助推器”。
民之所忧,我必思之。工作队积极探索“一源三流”即“大食物、大健康、大思政”的帮扶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健康食物领域,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提升当地老年康养新业态;强化大学生中医药康养知识宣传,引导村民合理膳食和规律生活,使“治未病”中医理念深入人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基层党建的新模式,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政课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开花结果。
我们平时走访入户,跟老年人谈健康,与青年人聊创业,同低保户算收入,和村党支书谋规划……始终以深厚的乡村情怀、高度的责任担当,继续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推动乡村发生更大更好的变化。
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50127/10530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