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山西中医药大学:88支实践队在基层课堂学思用
发布时间:2024-12-2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通讯员 张斌仁 赵嘉雪点击数:

山西中医药大学紧扣“青春践行二十大挺膺担当建新功”的主题,鼓励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体悟基层发展,加速成果转化,近期该校组织88支实践队,覆盖全校1300余名师生,辐射山西省内及省外70多个县、乡、镇、村,真正读懂“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答好“使命卷”,在祖国大地上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青春热潮。

13A74

实践队成员进乡村为村民义诊。 山西中医药大学供图

该校以党建为引领,按照“1+2+4”实践模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推进校团委与基层组织双向奔赴,扎实开展红色基因篇、乡村振兴篇、志愿服务篇及岐黄传承篇四大篇章实践活动。积极打造实践品牌,优化拓展实践场景,动员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机遇、搭建平台,形成一个目标、双向结对、四个场景的实践模式。

思想导向“正”,让实践的路径“明”起来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学校团委注重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引领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和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聆听革命先烈辉煌英勇的革命故事,感悟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跳动着的热血脉搏。

矢志不渝,砺志前行。基础医学院学生党支部在“七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中,重温入党誓词,颁发纪念奖章,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学习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第一临床学院“岐黄新韵”社会实践队赴贺昌烈士陵园,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再现贺昌烈士光辉一生;“青助健康”实践队员在睦联坡烈士陵园为烈士墓碑拭尘、献花,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领悟伟大精神。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炽热的革命情怀,护理学院“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赴吕梁岚县,在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记忆。

走一走来时路,看一看新发展。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子重走红色故土,挖掘扎根在三晋大地上的红色基因,点燃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青春引擎”,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用红色精神滋养初心、汲取力量。

立言立行“做”,让实践的底色“亮”起来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山西中医药大学各实践队走进乡村,用青春脚步追随复兴足迹,用岐黄视角展望乡村振兴。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在晋中市榆次区晋华街道菜园社区,杏林青马工程班“薪火岐黄”中医药文化宣传队走进社区义诊,并制作经络锤。他们以微薄之力服务大我,实地考察基层发展,调研人居环境,走访当地居民,从基层群众视角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走近岚县盛景农牧有限公司和岚县盛发农业专业合作社创立的一系列现代农业产业园,护理学院“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走访深入了解先进养殖技术、科学管理模式、创新种植模式及销售渠道,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作用。“杏林送暖,远志领航”青年志愿服务队与东关乡村e镇携手开启助农直播新模式。在村书记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化身“主播”,此次直播不仅带来订单和收入,更让村民看到农产品销售新希望和新方向。

情系三农沃土,绘就乡振新篇。实践队员们近距离了解乡村振兴,在笃行实干中淬炼青春,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让基层田野的麦浪为青春梦想助力,让乡村发展的洪流为青年成长扬帆,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将服务基层的使命镌刻在青年心中。

创新驱动“变”,让实践的形式“新”起来

学校聚焦时事热点与学生兴趣,创新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新途径,将社会实践作为文化创新传承的平台,开展具有岐黄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中医碰上夜市,养生也可以很时尚。山西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屯留中医院和振东周边举办中医夜市活动时,现场提供艾条制作、耳穴贴敷、脉诊艾灸、中医义诊等服务,让群众亲身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晋中市图书馆通过图文讲解展示中医药的历史演变、药材分类、经典药方让市民们领略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保护和传承的意识。第二临床学院“岐黄梦行”队前往上薛村和岗北村进行中医药宣讲,进行义诊等活动,让中医药真正走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携手中医药,共筑乡村梦。实践队努力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与特色,以基层群众健康为发力点,在“医”上想办法、办“针”事、解民忧,全面推动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重要性的普及,着力传播健康养生理念。

深入基层“寻”,让实践的形式“活”起来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号召,学校团委开展了“寻访基层好医生”的实践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项目始终以“一条主线,三方联动”为主要模式,即以寻访基层好医生为核心主线,校团委统筹,青年学子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实践地,三方紧密联动,形成了中医药院校特色品牌项目。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专业知识成果转化置于关键位置,着重强调实践出真知之理念。踏岐黄之路,访杏林名医。30支实践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寻找了46名“好医生”。其中县市区医院医生19名,县区诊所医生16名,乡村卫生所医生11名。通过开展5次“好医生”寻访相关讲座以及2次大范围动员活动,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实践育人,成效斐然。学校着眼长远发展,不囿于眼前之成效。从活动初现雏形至卓有成效,得益于持续强化的志愿服务辐射力度以及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与全心投入。目前,好医生志愿服务团队已汇聚近千名志愿者,包括700余名在读本科生、57名在读研究生、40位一线老师以及20余位各层领导,覆盖山西7个地区、28个县区。

近3年来,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喜人,一大批社会实践集体、个人及成果受到了国家和省表彰,其中,正骨整脊协会实践队在2022年“三下乡”中荣获“全国优秀团队”,学校在2023“三下乡”中获得“省级优秀单位”,中医志愿服务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荣誉称号,知行合一志愿服务队在山西省“青春笃行振兴有我”中荣获“优秀实践团队”,3名同学荣获优秀实践个人。2024年,“承贤岐厚队”与“岐黄远志,薪火相传”青听思享宣讲团在全国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宣讲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团队,13支团队入选全国志愿活动宣讲团,国家宣讲团数量创下近年之最。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5963

上一篇:全球连线|非遗里的“守”艺人:针灸仁心

下一篇:山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 “杏林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