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主编的《中华医藏·温病卷》出版发行
中医古籍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载体,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的基础。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的《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暨工作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我校项目组负责人杨继红参加出版发布会。

《中华医藏·温病卷》收录了温病通论及瘟疫、疟疾、痢疾等六类专病文献93种,涵盖《温疫论》《温病条辨》等经典专著及清刻本等珍稀版本,凸显三大价值:其一为学术价值,《温病卷》系统梳理了温病学说发展历程,彰显其独立于伤寒体系后的学术地位;其二是文献价值,书中精选底本精善、版本精良的古籍,为温病学研究提供了权威范本;其三是临床价值,所录医籍详细阐述了疫病辨治方药,如达原饮、银翘散等经典名方,对当代传染病防治仍具指导意义。
《中华医藏》是在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目,是迄今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项目,致力于中医药古籍工作不断呈现新面貌,通过系统性保护与深度挖掘利用,推动古典医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古籍智慧服务于当代临床、教育、科研,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目前已出版《养生卷》《丛书卷》《温病卷》三批成果,整理收录了194种典籍、成书共206册。
我校医史文献学科长期坚持开展中医药古籍整理与应用研究,主编、参编《中医养生名著选读》等国家规划教材7部,影印点校整理《温证指归》《傅青主女科》等古籍42种,“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知识组织理论与实践”获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温病卷》的出版,是我校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为传承温病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发掘中医药在疫病防治等领域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