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红医文化启润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5-08-29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华荣点击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实践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时代特征。红色医疗文化,简称红医文化,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医疗卫生战线积累和创造的宝贵成果,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医文化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其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增强本领、勇于创新的鲜活养分。

“红医”特指“红色医务工作者”或“红色医疗”,它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应运而生的。中国解放区医学教育史记载,1931年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成立,毛泽东作出的“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重要指示,成为学校的办学方针。朱德在《怎样做一个红色医生》的报告中要求每一个红色医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人民、对伤病员要满怀阶级感情,要有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红色基因,明确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医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国的革命文化。“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惟志惟勤”等观念在红医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红医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山西作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八路军和敌后医疗工作的重点地区。在面对日军严密封锁和物资严重匮乏的艰苦环境中,根据地医务人员创建了战时医疗体系,形成了独特医疗精神和传统,将红色革命文化与医疗卫生工作紧密融合,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8年6月,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抵达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所在的五台县松岩口村后,立即开启了充满战斗激情的工作,他将村中的龙王庙改造为外科病室,并按照手术、消毒、治疗、洗涤等功能建立功能科室及区域,这座经其亲手设计改造的医疗场所,后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命名为“白求恩模范病室”,为党领导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榜样。在灵丘抗日前线,白求恩大夫先后救治了上千名伤病员。由于他救治及时、技术高超,无一例严重感染,伤员们很快痊愈,重返前线,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场救护的奇迹。山西省黎城县西村129师野战医院为八路军后方医院,在物资匮乏、设备简陋、药品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日夜抢救伤员,在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1945年9月筹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为根据地对敌斗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春,八路军野战卫生部在晋东南太行山区山西省潞城县南村,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制药所,对太行山区的丰富药材进行开发研制。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医药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发挥中医中药作用,就地取材,建立药厂,生产药品和卫生材料。中医药史上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在太行山的龙洞沟诞生,将作为中药的柴胡借助西医皮下注射的手段制成针剂,首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成为现代中药批量化生产的开端,也是中西结合的典范,太行根据地由此也成为我国近现代中药注射剂的发源地。作为中药针剂的典型代表,柴胡注射液不仅让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作用的设想从蓝图变为现实,更在中药药剂学的理论完善与实践发展中具有深远价值,为前线将士和根据地军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医疗保障。

在山西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以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革命信仰,以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以精益求精、勇闯禁区的职业品格,为中国革命历史中形成的红医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希望广大医学生“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这是新时代医学生培养的根本遵循。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红医文化正是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最好素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医学院校积极探索红医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尝试将红医文化资源制成纪录片,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寒暑期让学生躬身实践。红色医师们为人、为医、为学的感人事迹,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同学们学习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展示出的聪明才智,敬佩先辈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坚韧品质。学生们返回课堂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纷纷表达能够成为红医文化传承人的自豪。

新时代新征程,医学院校要将红医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医学的专业学习实质性融合,助力医学生明白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引导医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汲取艰苦奋斗的意志力量;强化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将红医文化中爱国、报国、强国的坚定信念和远大志向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红医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https://paper.studytimes.cn/cntheory/2025-08/29/content_9953568.html

下一篇:当传统遇见未来!李华荣沉浸式直播畅谈中医药“守正创新”路

推荐新闻